结婚登记数连续4年下降,这届青年人为何不积极?
点击上方▲“深圳女声”关注
宁愿单身也不想恋爱
宁愿恋爱也不想结婚
渴望爱情、对婚姻充满幻想的单身柠檬精
都在风中凌乱了……
民政部每年都会发布《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》,截至2017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,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.1万对,比上年下降7.0%,这已是连续4年下降了。
记者在大学校园等地走访时发现,年轻人在成家和立业二者间有着不同的选择,特别是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,思想更加前卫,个性更加独立,婚姻正逐渐从人生之必选项转变为了可选项,而因婚姻引发的家庭代际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。
爱情诚可贵,事业价更高
暮春时节的大学校园,正是一年里风光最美的时候,徜徉在校园的湖畔,望着一对对年轻男女促膝谈心,景美人美。而与之相对应的是,有些年轻人似乎对恋爱并没有太浓厚的兴趣,虽然一直以单身的身份自嘲,但谈恋爱这件事却始终没有被提上日程。
与同学们谈论起婚恋这件事,得到的说法也是五花八门。
有同学说年纪还小,尚未到谈婚论嫁的年纪,目前没有考虑过谈恋爱;有同学表示,象牙塔里的恋爱变数太多,与其分手时让自己和对方都伤心难过,不如把恋爱放一放;还有的同学表示,自己并不羡慕恋爱和婚姻,单身生活才是自己最理想的方向和目标。
与大学校园一路之隔的地方,聚集着大批刚刚结束学业、步入社会的年轻人,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婚恋的话题呢?
郭冉(化名)于去年大学毕业,家在外地的他在天津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,目前依旧和两位同学合租生活。
对于感情这件事,郭冉表示:目前还没有女朋友,而谈恋爱这件事必须等一切都稳定了再说。
郭冉说:“当下我要做的是完善自我,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娶妻生子上。大学毕业就已经到了晚婚的年龄,也就别太在乎这件事了。”
最近某网站推出的《2019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》中,在对2019年白领每周加班时长调研时发现,对于八成白领来说,加班是常态,从不加班的白领仅占18.05%。其中每周加班3小时以内的白领最多,每周加班10小时及以上的超20%。这意味着,加班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。
可想而知,大部分被工作掏空的青年人已经累觉不爱了。
不要低质量的婚姻
2012年以前,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20岁至24岁的群体。如今,25岁至29岁的群体已成为办理结婚登记的新的主力军。
《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,2017年25岁至29岁人口办理结婚登记者占结婚总人口的比重最大,为36.9%。值得注意的是,代际间婚恋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。对于很多“90后”而言,晚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。
28岁的徐洋(化名)很反感社会为未婚青年贴标签,她很难想象作为“90后”也贴上了类似的标签。在她看来,婚姻这件事并非必选项,而是可选项,而选择的主动权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
“是我要和他共度一生,我是直接参与者,不是旁观者,我怎么能轻率地面对这件事呢?”徐洋说。年岁越来越大,看到不幸福的婚姻越来越多,她希望自己的婚姻可以再等一等,不必过于匆忙。
她说,自己这些年来不是在相亲、就是在相亲的路上奔波,但每一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。
“我总结了,很多优质的男青年根本不用靠相亲来结识另一半。”她的话虽然有些偏激,但也并非没有道理。徐洋说:“很多男青年思想并不成熟,从言语中就能看出他们根本没有独立或者没想要独立,依旧靠着父母生活;还有的男青年不够踏实,没有那份脚踏实地的沉稳劲儿。”
社会转型的必然过程
针对目前结婚率持续走低、年轻人普遍晚婚的现象,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如何看待呢?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杨凡认为:这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然阶段,不仅在中国,在其他倡导恋爱自主、婚姻自由的国家和地区也非常常见。
杨凡介绍说:“过去我们是传统社会,显著特点就是流动性小,人们对于婚恋这件事一直是习惯性的、常态性的、稳定性的,和当时的家庭生活是契合的。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,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也在相应增加,结婚年龄推后也是各国的普遍现象。”
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婚姻大事表现不积极,对此,杨凡认为:如今中国的家庭逐渐细微化,细微化之后的结果就是小家庭的个性化,无论相处模式还是生活习惯,都自成体系。越来越细分的个性化家庭中,男女双方的个性在放大,融合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。
对于婚姻问题引发的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分歧,杨凡则认为:家长应在孩子适婚年龄前就增强情感沟通,可以不具体,但不能将此视为家庭的禁忌话题。“顺”其自然的方式不可取,但家长可以“导”其自然,给孩子做好情感的疏解,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婚恋观。
对待婚姻无论选择哪种方式,一定要保持“自责”的心态,所谓自责,就是自己要对自己负责,对自己的另一半负责,对自己做出的每一项选择负责。
往期精彩
来源:南方日报(ID:NF_Daily)、今晚报、南方+客户端
编辑:深圳女声(ID:sznvsheng)
运营服务:晶报社
转载请注明以上